青县总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深耕细作,通过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搭建多元协调的诉调对接平台,实施“工会+”联动工作机制,阵地共享、部门联调、队伍联建、司法联动,把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化解在源头。
服务阵地联用。青县总工会与县人民法院、县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在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设立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工会、法院、律师等工作人员常驻工作室,全力化解职工“急难盼怨”。
在县开发区、户外劳动者驿站、各乡镇设立职工维权调解和服务中心,让当事人“跑一趟”就可以案结事了,减轻了职工的负担
服务内容联动。在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内开设12351 热线,聘请有丰富职工维权工作经验的律师“坐诊”解答职工法律咨询。聘请一批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工会法律监督员、集体协商指导员,形成“四员”队伍联调机制,不断强化热线分析预判和精准处置能力,实现了职工维权“快介入、早预警”,促使劳动关系纠纷妥善解决在企业、化解在基层。
县总工会、县司法局、县人社局和安监局联合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产业工人依法理性维权,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提示用工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及违法用工的法律风险,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用工。
服务信息互通。建立紧密的信息互通和对接制度,密切合作。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情况,及时告知所在区域职工维权调解和服务中心。53岁的王某海曾在青县某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打工,该公司一直拖欠其人工费19631元。县总工会积极介入,石油社区建立在青东派出所,民警于金强兼任法院特邀调解员,他在县总工会特邀律师刘彦霞和法官全程指导下进行诉前调解。第一时间向当事人了解案情,找到被告公司负责人,向其释法明理,理清法律关系,重点讲解拖欠农民工薪资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在法官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将19631元打至王某海银行账户,一场矛盾纠纷圆满化解。
自建立“工会+”联动工作机制以来,推动部门工作关口前移,执法力量下沉,形成执法合力,确保涉及职工利益何题就地化解。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共受理纠纷294件,调解成功20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8%。全县各级工会有效处置各类劳动争议十余件。
下一步,县总工会将继续谋划好“工会+”维权模式,实现资源整合、程序衔接、信息共享,着力加强对职工权益保障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多元化解,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化解调处和法律服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