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
Cang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首页 >生活健康常识

立秋!适宜吃瓜,养生牢记四点

来源: 时间:2022-02-21 13:30【字号:    

 立秋吃些瓜果 健脾利湿祛燥

清蒸丝瓜清香通便

国家高级中餐烹饪师、二级公共营养师徐文飞表示,丝瓜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他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可以清蒸丝瓜,加点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淋点海鲜酱油,味道非常好。丝瓜汁水丰富,最好现做现吃,放置时间别太长,否则会变黑,影响食欲。另外,丝瓜尖(也就是丝瓜藤上的嫩尖)凉拌或者蒜蓉炒很好吃,清甜爽口,对肺和皮肤都很好。

木瓜煨汤祛燥润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医师梁倩芳表示,木瓜除了当水果,还可以煲汤。木瓜炖汤味道清爽,能补水祛燥。另外,木瓜中富含的酶还能帮助消化,适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孕妇产后,炖点木瓜鱼汤喝,有催奶、补益身体的作用。推荐木瓜排骨汤,准备一到两斤排骨,加一斤左右的木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将排骨第一次煮开的血沫水倒掉,然后 将木瓜、排骨和少许南杏仁放入煨罐中,煮沸之后用小火炖,出锅前加少许盐。

瓠瓜饺子清热开胃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介绍,将瓠瓜切成丝,搭配肉馅(猪肉、牛肉、羊肉或虾肉等),搅拌均匀后做馅,口感很好,荤素搭配也合理。瓠瓜性平,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初秋气温仍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将肉类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证了蔬菜的摄入,也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瓠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另外,其中还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能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

清蒸茄子除秋燥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在这个季节吃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而秋天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因此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除了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有一点与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维生素P。维生素P是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对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此外,国外研究结果表明茄子还是蔬菜中的“抗癌强手”,其含有的龙葵碱成分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增殖,对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推荐清蒸茄子,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将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立秋吃南瓜抢秋膘

立秋人们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认为是“抢秋膘”的首选食物。这是由于入秋以后,气候干燥,皮肤黏膜水分加速蒸发,身体容易出现燥热情形。而南瓜具有润燥的功效,同时能给人以饱腹感,认为吃了南瓜能够储备过冬的能量。当然南瓜的功效远远超过这些了,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常食南瓜还可防癌,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推荐南瓜莲藕荷兰豆。将南瓜洗净切长条块备用,莲藕斜切片,每片切三长条备用,荷兰豆洗净备用。小电饭锅里放入植物油、姜,待到姜出姜味,将南瓜和莲藕放入,盖盖儿闷一段时间,中间为避免糊锅底可加入少许水,等南瓜快熟时,放入荷兰豆,盐、少许酱油,搅拌一下,再盖盖儿闷一会,盛出即可。

立秋吃赤小豆健脾利湿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我们也可以效仿古人,在立秋之时吃些赤小豆,稍做改良,把赤小豆做成营养粥口感更佳。

按四大穴位降服“秋老虎”

立秋后常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高温难耐,湿热如夏,民间常称之为“秋老虎”下山。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浅,稍有不当,就会招致热伤风等疾病侵袭,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戴奇斌用四大穴位降服“秋老虎”。

祛燥:按“迎香”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按“极泉”

“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缝”

立秋后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加之秋季也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进食肉类、贴秋膘的好时机。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

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综合自扬子晚报、健康时报)

立秋养生谨记四点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提醒人们立秋后养生调养要谨记以下四点。

少辛多酸慎进补

王乐荣说,秋季养生要遵从“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所以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秋季进补要适当。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办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

心情舒畅忌忧郁

王乐荣介绍,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这个时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因为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而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悦是战胜悲观情绪的基础,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秋季情绪容易低落,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同时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适当多吃些热量较高的饮食来满足身体的需要等。另外情绪低落时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点香蕉等可以起到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早睡早起防受凉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等疾病,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适度运动忌过度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王乐荣提醒,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秋天在运动的时候,要科学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都是不错的选择。要顾护阳气,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使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此外,秋季运动还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弥补些盐水,弥补时以少数、屡次、缓饮为原则。(人民健康网综合自新华网、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