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县
DongGuang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首页 >政治学习

毛泽东与《红色中华》报

来源: 时间:2023-09-15 13:30【字号:    

 
《红色中华》报漫画
《红色中华》报

《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是在毛泽东悉心指导下创办的,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央苏区发行最多、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舞台。

毛泽东亲自筹办《红色中华》报

毛泽东认为,不仅要打破敌人军事“围剿”,还要突破新闻封锁,打破敌人文化“围剿”。在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朱德利用缴获敌军的电台和投诚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创建了无线电通讯部队,并同步筹办新闻通讯社。1931年11月,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宣告诞生。红中社以编辑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兼作通讯社业务,报、社合一。后设新闻台,收集国内外电讯,编印《参考消息》,向全国播发无线电明码新闻。

毛泽东挑选了周以栗、王观澜等精干力量组成编辑队伍,明确了办报宗旨和任务,把《红色中华》报作为苏区文化事业的名片来打造。《红色中华》报在1931年12月11日创刊后,由项英具体分管。毛泽东一直密切关注报纸发展,工作间隙经常到访红中社,指导办报工作。《红色中华》报积极宣传政权建设,服务革命战争,出色完成了党和政府赋予的任务。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办报成绩:中央苏区现在已有大小报纸三十四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三千份增至四万份,证明群众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了。1936年12月8日,毛泽东亲自题写报头,书法雄健有力、豪迈洒脱,成为《红色中华》报的品牌标志。

毛泽东是《红色中华》报的重要撰稿人

毛泽东积极为《红色中华》报提供了大量稿件,是中央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中供稿最多者。据统计,该报刊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文章或以毛泽东名义签发的政策文件约200篇。其中,以毛泽东名义签发或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等名义发表的政策文件,共约172篇,包括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的各种条例、训令、指令、指示、决议案及对重大问题发表的社论等,反映了红色政权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建设情况;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署名文章6篇,集中反映了他对战争动员、经济建设、查田运动和文化教育工作的调查和思考;毛泽东所作的会议讲话、报告、结论共约10篇,主要是他在重要会议的讲话和报告;毛泽东以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发表谈话6篇,内容包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行径等;毛泽东领衔联名发表书信3篇,主要内容是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调查严谨,内容翔实,思想深邃,一针见血,成为《红色中华》报革命的旗帜,引领了苏区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红色中华》报生动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

毛泽东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是《红色中华》报重点报道的对象。据统计,毛泽东在该报的相关报道达到40多次,是中央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中报道次数最多的。

新闻生动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毛泽东凭着高瞻远瞩的智慧、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带领苏区人民披荆斩棘、开创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新局面。新闻中描述,毛泽东在贫农团代表、少先队长、红军家属等会议活动的讲演中,常常用通俗的语言和质朴的辞藻,阐述深邃的道理。与会代表聚精会神地听报告,不时被诙谐语句引得哄堂大笑,不断地喊出热烈的口号。这些新闻细节充分地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魅力。

新闻重点报道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红色中华》报在1933年纪念“八一”的特刊和文艺副刊专号中,刊文回顾了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历程;并以诗歌、独幕剧本、小说的形式,歌颂朱毛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光荣历史,表达了苏区军民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新闻凸显了毛泽东的智谋韬略。毛泽东雄才伟略,足智多谋,经常将新闻媒体巧妙运用于革命斗争当中。1934年8月,中共中央出于战略意图考虑,宣扬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行动。毛泽东接受了《红色中华》报记者专访,并在瑞金“八一”阅兵典礼和红军家属代表大会上演讲,宣扬抗日先遣队将经东部省份北上抗日。《红色中华》报连续50多天集中报道抗日先遣队胜利的消息。在新闻“烟幕弹”迷惑下,抗日先遣队引起国民党当局恐慌,引来敌人重兵围堵,从而为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赢得了宝贵时间。

《红色中华》报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实践舞台

《红色中华》报从创办之初,就在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指导下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毛泽东日后形成的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向群众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反对“党八股”等新闻思想,都可以在《红色中华》报中找到发展的雏形。可以说,《红色中华》报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舞台。

一是党报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毛泽东把宣传工作当作“红军的第一个重大工作”,主张“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把报刊当作“发动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可以起到一枝(支)笔杆子抵得上“三千毛瑟精兵”的作用。《红色中华》报吸收了毛泽东关于红军宣传工作的主要思想,在办报宗旨上,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在办报风格上,呈现出战斗性、突击性和鼓动性的鲜明特点。

二是党报要坚持党性原则。毛泽东认为,党报的功能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使群众了解党的正确主张,从而扩大革命的影响力。《红色中华》报忠实坚守了党性原则,新闻报道体现出坚定的阶级立场,宣传了党的知识理论,积极发挥了“喉舌”作用,使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声音和各项方针政策准确、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具有号召力和权威性。

三是党报要坚持群众路线。毛泽东认为,党报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必须依靠全党的力量,发动群众来办。《红色中华》报贯彻了这一思想,新闻内容与群众密切相关,宣传方式让群众易于接受,新闻编排符合群众阅读习惯,坚持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在党政军群等系统中发展了400多名通讯员。

四是党报要调查研究。毛泽东崇尚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红色中华》报在毛泽东指导下,参加查田运动调查研究,为中央起草了解决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文件。该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经常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的新闻竞赛,指导通讯员学习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五是党报要遵从新闻传播规律。在毛泽东倡导下,《红色中华》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编造虚假新闻,不传播谣言,树立权威性,增强公信力。坚持新闻时效性原则,从每周一期发展到每周两期,再到双日刊;增设“最后来电”栏目,第一时间刊发前线红军胜利的消息,在新闻传播上赢得主动。运用简朴生动的文风,广泛运用方言、俚语、俗语、白话,刊载山歌,贴近群众。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开设了“突击队”“警钟”等栏目,大力反腐倡廉,批评揭露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不正之风,在苏区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苏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