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
NanPi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生活健康常识

绕过药食同源的那些坑

来源: 时间:2019-10-09 08:56【字号: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多少人吃了亏、上了当。到底什么是“药食同源”,等您看了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庆军对“药食同源”的解析后就能搞明白了。

  药分三品 正确服用是关键

  几千年前的古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少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祛病。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对中草药进行了分级,分别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不过这个分级可不是根据药材质量来的,而是针对药材能否直接食用。

  “上品是无毒可食用,比如红枣、赤小豆、薏仁等,可以久服;中品有小毒,经炮制后才可食用,比如何首乌、麻黄、芍药;下品有毒,非治病不用,比如附子、乌头、半夏。”王庆军说:“中医中允许直接食用的,显然都是属于上品目录中的。”

  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囊括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或者调味品,比如丁香、八角、茴香等,这是不是说只要多吃这些东西,就能起到防病的作用呢?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一个经常被我们说起的成语:如法炮制。

  炮制,即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其目的就是减弱或者消除毒性,加强疗效并便于储藏。如法炮制,顾名思义,若得其法则有益健康,若不得其法或者根本就不进行炮制,直接食用,那对身体的危害可能就会很大。

  “比如我们提到的何首乌,其本身是有毒的,需要炮制后减轻毒性才能服用,直接服用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起不到任何生发或者黑发的作用。”王庆军说:“脱发病因中,有的是因为湿热,有的是因为肾精不足。就算是肾虚,也要分阴虚、阳虚,血虚也要看是失血过多还是新血生成不足,所以疾病并不是靠一味中药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把中药当饭猛吃解决的,要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

  莫学神农 “气味相投”很重要

  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想必听过的人不少,相传其日遇七十毒最终都能化险为夷,真不愧古代版荒野求生的“贝爷”。很多人因此觉得,现在的中草药都是老祖宗尝过的了,那吃一点应该更没有问题了吧?不过事情可没这么简单,这样专业的事情还是切勿模仿。

  王庆军说,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药食同源的药材,当它们作为药物时,具有药物的“四气”“五味”特性。“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王庆军解释:“不要以为这些仅仅表示着口味,其实它们是药物实际性能的标志。”比如酸味代表着收敛、固涩;苦味意味着清热、泻火、燥 湿、解毒;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辛味则能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证;咸味轻坚、泻下;淡味能渗,可用于小便不利,浮肿、腹水等证。根据其五味又可以划分它们的五行属性,味辛皆属金、味咸皆属水、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木、味苦皆属火。在入药或者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之间的五行关系,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或者食用五行相克的药食品种。举例来说,甘草味甘属土,昆布味咸属水,五行中土克水,甘草与昆布等海藻类一起使用的话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不能同时应用。

  所以,药食同源之“气味”,不等于药与食相同或同功。若是把药食两用本草的“两用”完全视为等同,并认为这就是药食同源,从而不讲适宜条件地随意食用,是极其有害的。王庆军表示,一种本草虽可药食两用,但却勿忘它是否具有偏性的问题。一旦所食之物“气味”不宜,其偏性就会成为致病因素或使身体已有不适加重。因此,对药食两用本草务必要在熟悉此问题的专业人员指导下,按中医的“气味”及其量性规定来合理使用。否则,扭曲的药食同源理念,就会出现本不应出的问题。

  所谓治病或调体,实质是以本草的“气味”之偏,或说是以食或药的“气味”之偏,来纠机体的内在之偏。王庆军说,若把“是药三分毒”的警句,改作“气味不宜三分毒”,那就更能阐明中医“气味”的科学内涵,只要所食之物“气味”与量适宜,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与体有益而无任何副作用。当然,若所食之物“气味”与量不适宜,就会对身体有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