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
NanPi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习借鉴

“卡什代”下山记

来源: 时间:2020-11-23 11:10【字号: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这里要说的“卡什代”是一个小山村的名字,位于海东市化隆县德恒隆乡最西端,卡力岗山梁之上。

  “蜗居高山五百年,不如下山三五年。”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在村民的生活中得到印证:学校、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一应俱全,村民人均年收入成倍增长……

  德恒隆乡和卡什代村名由来是藏语的音译,意为老虎居住的地方和山梁上的老虎,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偏远山区。从“求温饱”到“求发展”,从“走出去”到“奔小康”,卡什代村实施整村易地搬迁项目,而这正是小山村蝶变的“密码”。

 

易地搬迁后的卡什代新村。 

  “以前的卡什代村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环绕的群山、闭塞的交通、贫瘠的土地,让村民看不到致富的希望。”驱车前往搬迁后的卡什代村途中,村委会主任马军海告诉记者。

  “穷的没办法,只能外出闯荡。”马军海讲起了自己的故事——2000年,18岁的马军海背井离乡,前往武汉开拉面店。20年间,他从大学旁的一间小拉面馆做到开设分店,再到组建餐饮公司,可谓闯出了一番天地。因为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卡力岗山区到创业的人。马军海自身的口碑和为人处世的态度,2015年被村民们选举为卡什代村委主任。

  信心十足的马军海准备大刀阔斧的带领乡亲们致富,2年间,他用上了靠整村推进、改造危旧房、修路等一系列办法,但始终没有解决村民的安居乐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村子水资源少、耕地总量少,山区面积多、自然灾害多。

  这其中缺水成了制约村子发展的主要原因。对这点76岁的村民马由奴斯感触最深:“以前喝的水都要拉着牲口上山驮水,来回一次就要一个多钟头,150斤的木桶,因为山路崎岖,到家后洒得只剩半桶就已经很不错了。”

  缺水不仅给村民生产生活带去不便,而且还制约了劳动力。村民马麻乃之前因为每天要拉水,被束缚在家中,全家收入全靠丈夫在外打工。

  2017年马军海组织村“两委”班子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决定卡什代实施整村搬迁。“搬!”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搬迁意愿让马军海下定决心带领村民走出深山。易地搬迁项目按照村民意愿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在离本村8公里、离203国道6公里的“岗蓝卡”集中安置点。

  从山梁处的旧村到山腰处的新村,短短8公里,给村民带来的却是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新环境,也让原来被深居高山的村民逐渐安居乐业。

  如今,在化隆水利局实施精准扶贫饮水安全项目下,山泉水引到了新村中,引到了村民家中。马由奴斯再也不用担心担水的事,马麻乃也解放了劳动力,在不远的群科镇打起了零工,家中又多了一份收入。

  俯瞰这座崭新的村落,一幢幢整齐的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村民为他们的新居取名为卡什代新村,寓意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还是那句话,搬得出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在马军海的带领下,卡什代村大力发展拉面经济,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以10%进行分红,年户均分红2500元,拉面已成为村民摆脱贫困的“致富面”。

  而在这之前,马军海已经进行了尝试。2012年小有成就的他就觉得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全村人民富起来才算富,于是把自己公司的经营模式变为公司+农户的形式,也就是开设拉面店由马军海的公司来完全投资,然后跟村里的农户签订协议,让他们来经营,除了开支,利润平分。此项举措先后带动五十多个农户全部脱贫。“很多人赚钱以后去自创门路了,七个藏族同胞在果洛、玉树、拉萨、成都都开起了自己的拉面店,一个个自己当上了老板。”马军海说。

 

图为贫困户领取分红资金,右为马军海。 

  与此同时,下山后的卡什代村还在扎实推进生态扶贫上做足了文章:实施退耕还林1980亩,全面完成投资达448万元的防护林项目,造林面积达19000亩,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利用20亩拆旧复垦的宅基地修建牛羊养殖场,总投资达150万元,正在建设当中。

  马军海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上缴12万元,其中6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6万元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户均分至4000元。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和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两委班子对50亩的原村庄进行复垦,并积极申报牛羊托畜所,以此做到“户户有致富产业,家家有增收项目”。

  今天,一幅美丽乡村的蓝图正在卡什代村变为现实。村民们开拉面馆、打零工,搞养殖……大家都积极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2020-08-20 10:02:42 来源:青海新闻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