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
NanPi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正能量

倡导节约之风 完善治理体系筑牢民生安全之堤

来源: 时间:2020-08-25 17:03【字号: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笔者认为,这一指示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阐明了制止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行动遵循。

   小米粒承载大民生。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是人类健康、生存最基本的保障。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饥者不得食”,则民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重视粮食,乃民生之首。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温饱问题始终是首要任务,只有在任何时候都有产能,做到粮食安全有保障,才更有底气面对风险挑战。重视并保障粮食安全,既要重视耕地、善待耕地,重视农业科技,扩大生产、提高产量,储粮于库、藏粮于民,也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杜绝铺张浪费。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要大力整治浪费之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今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粮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从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大局考虑,必须坚决杜绝浪费粮食行为,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节约风映射真文明。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勤俭节约、节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有着爱粮节粮的优良传统。“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的真实写照,告诫着我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一种力量、一种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民族危难时、在艰苦卓绝的险恶环境中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餐饮浪费,不是舌尖上的小问题,而是思想意识里的大问题。厉行节约,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社会文明的尊重,它体现一种文明、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映射社会文明的社会风尚,也是我们珍惜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必然要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不兴。勤俭节约,既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修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倡勤俭节约之风,筑民生安全之堤。这一重要指示从制度建设、政策机制、宣传教育、氛围营造等层面对治理餐饮浪费现象做出了重大部署,为推动全社会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针。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能塑造人,良好秩序的维护须臾离不开好的制度。重视法律作用,加强立法工作,包括完善餐饮消费的相关法律,明确餐饮消费的行动准则,加强行业规范建设与法律规制,制定餐饮浪费的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把餐饮经营和消费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把公款浪费、“剩宴”等现象关进制度的笼子。其次,建立完善相应政策机制,例如建立节约用餐激励机制、铺张浪费惩戒机制、节俭消费监督机制、浪费消费检查机制、餐饮浪费的举报机制等,形成不敢、不能、不想浪费的长效机制。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宣传教育体系,促使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把勤俭意识、节约观念、适度消费理念植入人们心田,形成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最后,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和餐饮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在全社会营造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切实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和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着眼民生大计,倡导节约之风,完善治理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就能筑牢民生安全之堤。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08-25 11:15: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李永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