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
NanPiXian

省级网站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省直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省级微信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定州
石家庄市新华区 石家庄市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藁城区 鹿泉区 栾城区 正定县 井陉县 晋州市 新乐市 赵县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平山县 灵寿县 行唐县 无极县 深泽县 石家庄市高新区
产业工会
河北翼家人华北油田职工之家河北军工之家港口惠冀航工会幸福e家河北省直属单位机关工会华能河北分公司工会冀中能源集团工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匠精神

【河北大工匠】杨洪:用技术创新诠释工匠精神

来源: 时间:2020-11-23 14:09【字号:    

  

  杨洪,中共党员,自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刻苦钻研,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个人先进操作法,6项河钢邯钢级先进操作法,现为河钢邯钢一级操作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 “河北省技术能手” “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 “河北省金牌能工巧匠” “邯郸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坚持每年参加河钢邯钢义务劳动,6次义务献血,3次下水救人。

 

  作为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他在部队养成了不惧艰难、永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维修车间的一名维检工,他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将部队里培养的红色基因传承了下来。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于学习,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降低工序成本,瞄准“两个结构”再优化,把控关键质量设备,确保品质增效,解决了多项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生产效率,才能长久保持活力。牢牢把握“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的思想,杨洪不等不靠,没条件创造条件。根据现场工作实际,自行设计制造了多台实用、功能全面的吊装架,提高了受限空间检修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多项装配、拆卸辅助工具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提高了设备维护、检修的进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其他厂设备维护工作得到推广,获得了广泛认可,降低了专用工具采购费用;组织、参与在线设备的抢修工作,如工作辊断辊、支承辊断辊、支撑故掉块事故等,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把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协助车间做好修旧利废工作,把贵重部件进行分类存放,清理拆卸可再利用的部件,降低了备件消耗,尤其是进口备件消耗明显减少,节约生产成本。2019年至今,修复除鳞机集管、稳流器、轧机出入口导台、气路增压器、辊系、工作辊水阀等多种下机备件,提高了修旧备件的上机率,节约备件费用共计三百余万元。经过杨洪的细心维护,设备事故率已明显降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杨洪积极捐款,主动请缨,带头执行防疫纪律,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主动做到“四表率、四做到”;在春节期间主动多方联系自购测温枪、口罩、酒精等一批应急防控物资,用于现场设备维护工作中;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防控疫情,他积极通过学习强国、微信群等信息化方式引导工友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做好疫情防控的正面宣传引导,同时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动态、最新进展和预防措施,组织修订针对现场设备维护的有效防疫防护措施,修订通俗易懂的倡议内容;对体温过高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及时隔离观察;坚持当班定时通风换气,按时做好办公区域防疫消毒;严格监控在岗人员身体状况,建立《一人一档》,每天坚持三次体温测量。通过广泛动员职工,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保证了设备维护人员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河钢邯钢生产经营安全稳定运行。

  越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越不能放松产品质量、设备状态管理。目前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大型机械传动设备的轴承自1999年投产至今有三分之二没有更换,其轴承理论寿命为12年,经过20年的使用轴承损坏机率逐年增大,主体设备及附属设备的隐患增多,如果大型传动设备轴承故障,将造成重特大设备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计划。杨洪身先士卒,每天坚持定时检查轴承转动声音及温度,很多工友都夸杨师傅听力“非凡”,毅力“非凡”,设备运转出现“内伤”,在确定不出转动杂音出处的情况下都得找杨师傅来“听一听、看一看”,分析一下,这样大家才可以放心。自1999年至今,他负责大型传动设备维护,点检中及时发现卷取机主电机轴承损坏、轧机齿轮基座轴承损坏、轧机减速机轴承损坏、摆剪减速机轴承损坏等16起重大设备隐患,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520万元。

  2020年2月21日杨洪巡检发现连铸机摆剪大型减速机轴承出现异响,此轴承在箱体内部,两侧有连体式迷宫挡圈,无法直观检查,通过认真判断现场设备工况把控,杨洪设计了“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此点检工具设计有长短探听杆、磁性金属探测头、万向取物探测器等组件,这种装置的手持杆可满足360度无死角旋转,可以达到减速箱内部的任何部位;通过使用自主发明的设备点检专用工具,及时确认出是轴承本体缺陷,但要更换正常需要72小时检修作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不影响生产秩序,避免设备恶性事故发生,杨洪制定了监护方案,降低轴承负荷。同时一边组织协调检修工具,一边组织人员学习相关检修防护措施并制定防疫工作方案。2月25日,杨洪组织检修,并自购口罩,分发给20多个外派维保作业人员,并对外来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记录表,定期测温,落实相关防疫工作;为了降低人员聚集,杨洪细心布置人员分工,在工作遇到停滞时杨洪立即与作业人员沟通,将工作经验无偿分享给作业人员,提高了作业效率,经过连续作业,33小时就完成了大型减速机轴承更换作业,非常时期创造了新的纪录,“工匠精神”实至名归,避免了600万元的生产、设备损失。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杨洪是身怀绝技的技能专家,但他没这样想。2015年,以杨洪姓名命名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带头人的他,以工作室为依托言传身教,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无偿的写成总结传授给职工,并在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全员维护技能,让工匠精神传播到企业中去,传播到企业青年骨干群体当中,给青年人更多指导。

  该工作室培养的韩社军参加工作没几年,就从一名初出校园的学生快速成长为二档技术主管,收获背后,是他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难题的优势和特长。带钢轧制过程中,由出口导卫叉形板引导、支撑其从一台轧机进入下一台轧机。若带钢厚度超过5mm,其自重会加大与叉形板的接触摩擦力,造成带钢下表面划伤;同时叉形板长期与带钢碰撞摩擦产生磨损,磨损严重的叉形板更换所需时间长,工作量大,成为了生产中的一大阻碍。“每次更换叉形板得将出口导卫装置整套拆出,无形中加大工作量。韩社军与团队成员重新设计出分体式叉形板,查阅、学习并不熟悉的工程材料学选择叉形板磨损件的材质,重新确定冷却水压力和水量。改进后,带钢经过叉形板时造成表面划伤质量事故大大减少,叉形板实现了单体更换,为生产节约了不少时间。

  该工作室9名成员,组建成一支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自2014年8月成立以来,他们不惧挑战,紧紧围绕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本增效等确立重点创新课题百余项,解决制约生产的难点,为大幅提升设备装备水平,促使产线不断涌现高质量、高性能产品,为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做出了贡献。由于表现突出,该工作室在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在2018年荣获“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照片和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社融媒体中心)

来源:中工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